Project Banana Paradise AI 專案啟動沒幾天,管理猿就帶來了評審猿的最新指令:
為了實現數據驅動,所有猴子,無論是程序猿、戲精猿還是傳播猿,都必須使用『AI Monkey Dashboard』來記錄工時、回報進度。
在管理猿眼中,這是邁向高效協作的偉大一步。但在底層的程序猿看來,這根本就是數位腳鐐、一種對專業的不信任,甚至是對被監控的抗拒。
一場看似簡單的工具導入,為何會引爆如此大的衝突?這要從另一隻小猴子的故事說起...
山裡有隻普通的小猴子,某天頓悟決定早睡早起,過上健康生活。
度過一段健康生活時間後,小猴子感覺自己棒呆了,當然也希望自己的伴侶能一樣棒。
「這樣才健康、有規律,我們才能一起成長嘛!」小猴子這麼想。
於是,小猴子開始了一系列的「為你好」行動:
對方一開始只是笑笑,後來開始冷笑,最後忍無可忍,直接爆炸。
「你到底懂不懂我晚上要幹嘛啊?!」
原來,他的伴侶每晚都要安撫情緒失控的猴爸,還要回覆猴老闆在 23:56 發來的訊息,凌晨更要偷偷趕完一份被退回的報告。
她不是不想早睡,而是現實讓她沒空睡。
當時的猴子原本深信不疑,健康生活的方式才是世界的真理。
原以為只是溝通起床時間,實際上卻忽略了對方的生活背景,強行投射自己的價值觀。
說到底,小猴子不是為了對方好,只是想讓對方變得跟他一模一樣。
這個故事,看起來像是感情問題,其實每天都在我們的專案中上演。
回到 AI Monkey Dashboard 的衝突現場,管理猿的「為你好」,在程序猿的 Jungle 裡是什麼樣子?
管理猿問: 「這週能上線嗎?」
程序猿的現實: 這一修改會炸掉三個核心模組、延誤五個整合測試,還得上報給猴總部批准。
戲精猿說: 「我們要導入儀表板,統一流程!」
程序猿的現實: 我們團隊已經被老闆的 KPI 壓得喘不過氣,現在還要花時間學習新工具、填寫繁瑣的報告?
程序猿說: 「這樣寫 Code 比較乾淨!」
戲精猿的現實: 客戶今天已經第三次修改 Spec 了,先求有再求好吧!
猴子們彼此都以為對方在耍賴、難搞、不合作。但真相可能是:他背後有整群猴子在等他回報,他也活在一個你沒看見的叢林裡。
當價值觀衝突時,爭論「誰對誰錯」是沒有意義的,因為你們根本走在完全不同的地圖上。
與其強迫對方走你的路,不如先理解他的地圖是怎麼畫的。
在做任何重大決定或要求前,不妨先問自己或對方這四件事:
我們總喜歡說「要整合價值觀」、「要一起成長」,但真相是:我們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猴種,卻硬要住進同一個籠子。
整合價值觀最可怕的,不是理念不同,而是你根本不知道對方身處什麼樣的背景和壓力之下。
回到「猴群儀表板」,管理猿如果想順利推動,該做的不是發布強制命令,而是先去理解程序猿的叢林:
想讓溝通順利、合作順暢,先學會一件事:
不是「讓對方變得跟我一樣」,而是「搞懂他背後那群猴子,正在等他回報什麼」。
你以為對方在堅持一些奇怪的東西,其實,那是他在他的世界裡,活下來的方法。
一個看似簡單的工具導入,為何會引爆團隊衝突?
這背後,不僅是工具的推廣而是一場價值觀的戰爭。
你的團隊也曾被強推過什麼「好用」的工具,結果怨聲載道嗎?留言分享你的故事!